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漫评丨逐绿而行 让发展与美丽共生共赢
2023-08-15 14:49:00  来源:我苏客户端

今天(8月15日),我们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设立全国生态日,旨在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进新征程,必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守好筑牢“绿色家底”。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近年来,全国各地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江苏,南通大力整治“重化围江”问题,沿江“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态秀带”;宿迁泗洪持续推进洪泽湖退渔还湿(湖)工程,万顷湿地再成候鸟天堂;无锡江阴积极推动印染、钢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含绿量”不断提高……齐抓共管出成效,2022年,在GDP跨上12万亿元台阶的同时,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本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这里的蓝天多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江豚欢游成为滨江“常景”。这充分说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逐绿前行,厚植生态绿色家底,才能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实现“发展”与“美丽”共生共赢。

探寻“两山”转化密码。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是关键。例如,美丽乡村建设留住了绿水青山,如何把好日子也带到村民眼前?南京龙尚村发力民宿新产业,观光旅游带来的人均直接年收入增加42000多元;宜兴美栖村发展花海经济,耕耘食用玫瑰全产业链,走出一条村美民富的振兴之路;苏州金庭镇深挖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了“太湖绿”大米、“西山青种”枇杷等网红品牌,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98亿元。三地因地制宜,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资产,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在制度层面江苏多地也在探路先行。溧阳在国内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试点,开展以“水生态容量”为约束性指标的生态产品交易;南京高淳区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专项考核意见,试行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制度;宿迁创新开展“绿票”交易,如因工程建设影响生态环境,需从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购买一定数额的债券反哺生态治理。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才能促进生态产品配置开发最优化、生态产品价值收益最大化,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促进生态共建共享。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在持续增绿扩绿的同时,扩大绿色开放空间,提升绿色在百姓生活中的参与度感受度,十分必要。今年初,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江苏积极响应,全省首批开放共享绿地共585处,实现53个市县全覆盖,开放共享总面积超945公顷。与此同时,不断延伸的城市绿道、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各具特色的亲水岸线……优质绿色生态空间的不断拓展,提升了城市宜居水平和百姓幸福指数,也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生态之美,增强呵护生态、守护绿色的主体意识。有了意识,更要有具体而微的行动。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参与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循环利用废旧物资等等,都是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凝聚起全社会的“绿色合力”,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2022年10月印发的《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低碳社会全民创建行动。目前南京、苏州等地已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为个人的节能减碳绿色行为提供积分和奖励。用数字化工具帮助公众算清“碳账”,提高减排意识,进而从消费端减少碳排放,这样的举措值得点赞。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以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刘静

海报|陈奇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