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长三角网信 > 安徽网信 > 正文
电子哨兵“云上”瞭望、移动拼装式防洪墙……安徽抗洪插上“科技之翼”
2020-07-22 16:29:00  来源:“网信安徽”微信公众号

目前,全国防汛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在安徽的防汛救灾体系中,有一股科学力量,它们是抗洪一线的“实力担当”:电子哨兵“云上”瞭望、“5G+VR”远程实时观测、移动拼装式防洪墙……科技赋能,提升了防汛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抢险救灾的时效性,更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电子哨兵“云”预警

汛情监测预警、堤岸排查,一支支突击队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还有一支看不见的信息化突击队也在“不知疲倦”地高效作业。

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安徽省,正迎来“南北同战”的防汛关键期。高科技让“一网监控”点多面广的河道、水库变成现实。

走入安徽省水利厅的指挥大厅,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电子地图格外醒目,全省闸坝、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标注着红黄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水位情况。

这张电子地图集成着安徽省雨量、水位、墒情、水质等共计8000余个自动信息采集站采集的信息,接入1300余个各类视频监控站点。“一旦有监测对象超过阈值,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安徽省水利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胡卫权说。

汛情期间,“智慧大脑”实现了比人工更精准的计算与预警。

“抗洪神器”各显神通

在合肥市南淝河堤岸上,一块块3米长的防洪挡板经过组装依次排列,犹如铜墙铁壁,阻挡洪水的侵袭。

“这个移动拼装式防洪墙,不仅可以抵御罕见洪水,而且节省了人力、土地等资源。”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德平说。

在长江无为大堤上,不时有多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合肥市肥东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王冬东介绍说,他们正用无人机高空拍摄、热成像等功能,快速绘制现场地图、进行夜间寻人,精准设计抢险路线,快速营救受困群众。

无人机、5G+VR眼镜、云广播也成为今夏防汛中高频使用的防汛利器。

在安徽省安庆市防汛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媛媛戴上一个VR眼镜,点击选择相应闸口,360度观看闸口实时状况,“以前需要人工每隔半小时巡检,如今运用‘5G+VR’线上随时看。”

越来越多“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在各地抗洪一线,为降服“洪魔”增添更强助力。

科学研判助决策调度有方

入汛以来,安徽省水利厅组建10个指导组下沉各地督导检查防洪风险隐患排查处置,畅通与省级255名水利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的通讯联络,一些专家赶赴一线开展防汛抢险技术服务。

“过去评估山洪是否暴发依据是实测降雨,但往往转移人员时山洪已经暴发。近年来,我们集合气象、水利等部门监测数据,通过融合实测降雨和短临预报,将预警时间提前0.5个至3个小时。”据介绍,转移安置直接关系灾区百姓生命安全,只有预案科学、组织有序,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紧邻长江,有三个江心洲。早在今年4月份,枞阳县就编制了转移安置预案。7月8日至今,三个江心洲转移安置超过7000人。

“编制转移安置预案一要早、二要细,群众转移后的生活需求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铜陵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刘亚东说:“科学救灾,生命至上,必须一丝不苟。”

大数据让城市防汛更智慧

“这是四里河实时水位,这是肥西路现在的积水情况……”打开“智慧庐阳·防汛一张图展示平台”电子地图,全区河流水位、道路积水、人员值守等实时情况都可以显示得一清二楚。

今年以来,我省的降雨一场接一场,强降雨多、水量大使得防汛抗洪工作任务异常艰巨。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汛工作水平,7月19日,合肥市庐阳区在全省率先紧急定制开发了“防汛一张图展示平台”,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科学精准地进行防汛调度指挥。

据悉,该区运用“智慧庐阳平台”内集成的天网系统、智慧监控系统对辖区内道路、工地、下穿桥等处积水情况进行视频巡检,通过遥控转动各处的监控画面,实时掌握辖区主要地段的积水情况,遇到异常情形,及时通知相关主管单位。依托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对两大水库、三条河流水位实现实时监测。“以往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对汛清不能及时有效了解。该平台实现了对水库水位、河流水情、汛情等的实时监测,使指挥调度人员快速全面了解现状及汛情发展趋势,从而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有效决策。”庐阳区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吴京 夏磊 郑茹)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