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长三角网信 > 上海网信 > 正文
3*24小时,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给上海带来了什么?
2020-07-13 17:51:00  来源:“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

引领思想、赋能行业、联结世界。7月11日,为期三天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落下帷幕。

三天来,全球数百位AI学术界领军人、产业界领袖首次齐聚云端,共议人工智能未来之路;“3D虚拟AI家园”内来自13个国家、150多家重量级企业带来的AI奇妙体验,令人回味无穷;新一批上海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需求重磅发布,再度向全球AI企业发出英雄帖;百度飞桨AI产业赋能中心、紫光芯云中心、国家级特种机器人科创中心等一大批大项目纷纷签约落“沪”,为站在人工智能高地新起点的上海再燃一把火……

这场盛会是今年以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云上”峰会之一。盛会亦是“盛宴”,对上海、中国乃至全球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都产生极大影响。

对上海而言,这又是一个全新征程的开始。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大会开幕式上所言,“上海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学术交流、数据共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好平台,促进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力争在前沿理论、核心算法、关键技术等领域创造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共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策源高地。”

智慧之声,从云端传遍世界

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相聚,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李彦宏等行业大咖以“云上见”的方式,跨越大洲、汇聚云端。大会统计,今年共有超过550位重磅嘉宾相聚云端,其中7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62位中外顶级院士。星光熠熠背后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一平台的影响力。三年来,大会已成为联结学界业界的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舞台,在这里,大咖们可以激情碰撞,探究智能革命的演进大势、人工智能的治理课题,发出人工智能的世界最强音。

疫情之下大会踏云而来,与会者看到的是上海坚定的决心。

如百度李彦宏所说,特殊时期大会能用这样的方式召开,既彰显了上海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超,也说明上海对于人工智能是“真爱”。“上海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选择,正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这样的雄心和格局值得称道。”

马云与马斯克去年的“双马对话”引爆大会,这次两人虽不能亲临现场,“隔空喊话”虽然少了那么点“火药味”,但却平添了一份理性。

“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巨变,技术变革提前并且加速,与其担忧不如担当。”马云在演讲中,似乎不忘去年与马斯克移民火星的对话,他再次强调,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地球的问题。马斯克似乎也变得更“务实”,推销当前特斯拉最受瞩目的一张王牌自动驾驶。对于上海的热爱,马斯克依然不吝言辞,“我不知如何表达,总是给我惊喜,充满了正能量。明年希望能现场参会。”

前沿算法、AI芯片、疫情防控……各大主题和行业论坛上,大咖们围绕这些涉及AI未来的议题唇枪舌剑。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认为Alpha Zero、人脸识别虽然很牛,但是只适用于特定领域,通用人工智能何时到来还是未知。他也提醒,如何设计有益的超级智能还不威胁人类,依旧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在芯片领域,面对华为事件,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则直言,中国的发展取决于中国自己,不取决于任何人,创新永远不会太晚。

对于疫情中的AI表现,见仁见智。抗疫“红人”张文宏直言,疫情控制初期,基本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不过,在清华大学教授沈向洋看来,疫情让人工智能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只要把数据打通,在疫情防控中可以做到秒级画像、分钟预警、小时诊断。

AI算力真正超过人脑了吗?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清晰答案;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要用好它,但千万别伤了自己……大会上这些理智冷静的声音,启示我们探索AI的道路依然漫长。世界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白皮书、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等27份报告和倡议在大会期间发布,凝聚起未来的发展共识。大会期间特别设置的AI女性、AI青少年、AI向善等议题,引发热议,凸显出AI的人文关怀。

服务全人类,AI就是爱

上海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从第一届的首开先河,到云上办会,见证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奔涌大潮。今年的云端峰会,虽然没了线下展览,但特设的超级应用场景“3D AI家园”,让AI技术在云办会、云体验中魅力尽显,让AI的力量@到了每一个人。

九大板块,超150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在云端打起擂台……“3D虚拟AI家园”让人目不暇接。全球网友在这里切实感受到智慧的AI场景,惬意地在云上自由洽谈,更有众多科技大咖齐聚于此,分享关于AI发展的真知灼见,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取行业知识,了解AI前沿应用。截至7月11日19时30分,该平台浏览量已突破236万。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当天,数十万观众通过AI家园直播,聆听到了全球首支人工智能作曲并由虚拟形象合唱的歌曲《智联家园》。“我想我可以用爱的信念,和你们一起温暖人间。我想我可以改变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园……”歌词中传递出的,正是当下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智联世界、共同家园。

如此精彩的线上展,三天时间怎么够?大会组委会决定将AI家园开放期限延长至7月31日,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这场AI盛宴中。

大会的“全球性”色彩,不仅因为专家高端,更体现一系列特色活动上。“国际日”“开发者日”等主题日活动,彰显出大会全球参与的广度。今年“国际日”上,全球数十位市长分别登陆上海主会场,以及德国、韩国、新加坡分会场,分享各自城市利用AI提升治理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经验与实践。

上海,也正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国际化的视野和全方位的综合实力,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力量,服务人类生活。国际抗疫战场上,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持续输出。在韩国,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远程测温方案帮助LG复工复产;在瑞典,西井科技智能无人驾驶跨运车在码头作业;在美国、乌克兰和泰国,联影医疗的智能CT机帮助减少交叉感染……诚如大会上嘉宾们所说,“AI就是爱”。

其实,从携手战“疫”到城市治理,人类正共同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世界各国越来越清晰看到,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共同路径,科技之疆与人文之海的交汇将创造新历史、新家园。大会期间,公布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的关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全景论文,是集结中国最强AI力量的重磅发声。“人工智能是要服务于全人类的。”论文牵头方、AI青年科学家联盟执行理事卢策吾说,从国际“朋友圈”看,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更加开放地去解决人类遇到的共同问题。

在当下落地,为未来蓄能

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契机,AI正成为上海的一张新名片。

伴随AI全面赋能,上海这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再次焕发新蓬勃生机。自首届大会举办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20余个创新平台揭牌启动,亚马逊、百度、商汤、达闼等近百个项目签约落户,徐汇AI Tower、张江人工智能岛、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杨浦长阳创谷等平台载体建设推进,AI法治、AI安全、AI治理等前瞻讨论形成氛围,有力助推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设。

对上海来说,不仅仅看人工智能产业本身的产值有多高,更看重“赋能百业”的效应。如今,凭借科教资源、海量数据、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已经形成一批应用标杆,蹚出了一条新路子。今年大会闭幕式上,上海再次重磅发布11个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需求,继续面向全球AI企业“揭榜招帅”。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的先行区,上海的AI应用的领域正从单点走向系统,在城市级应用中崭露头角。与此前不同,今年大会上发布的新应用场景,都是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系统场景,包括机场、商业街、高端制造等领域。

上海,正在成为全球AI应用的最佳试验田。好应用不缺场景,好项目不缺土地。上海对人工智能这份偏爱,也“惹”得全球AI企业纷至沓来,集聚起强大的产业动能。徐汇西岸AI Tower“一房难求”、张江人工智能岛“一楼难求”,集聚了一批国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

踏着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东风,上海再度迎来百度飞桨赋能中心、华为“鲲鹏+昇腾”创新中心、中智行车路协同应用项目等3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沪;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张江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等又一批创新平台揭牌。

既在当下落地,更为未来蓄能。上海也会用行动证明,他们的选择不会错。继去年发布构建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后,上海还将持续为AI企业创造条件。既应需求、也谋未来,前不久发布的上海版“新基建”方案中,将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来建设。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三大要素“数据、算法、算力”,搭建全球数据港、开源算法平台、超算中心等赋能AI的全球性平台。

回望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其已具备“链接”全球资源的重要影响力。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说,上海将一如既往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强化大会磁场效应,吸引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为人类共同家园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

相约2021,期待浦江之畔再度响起人工智能“未来之声”。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