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常州 > 正文
数动未来,智造常州,“创新种子”点燃龙城大地
2021-12-31 16:29:00  来源:常州日报

江南的冬日,正是收获的季节。大运河畔,工地林立,生机盎然。江苏省常州市勇立潮头,以“两争一前列”为指引,以“攻坚克难、勠力争先”的斗志,加快打造“五片两轴”发展格局,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运河两岸,龙城大地上,一块投资兴业的高地正形成强大、持续的磁场。

“数动未来”赋能传统产业,搭建常州“工业云底座”

45亿条数据、67支参赛队伍、4条主赛道……10月20日,常州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在钟楼经开区正式启动。近日,28支决赛队伍正式进入常州市钟楼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的封闭环境下参加决赛角逐,目前决赛接近尾声阶段。

这场“云端”大赛,正是钟楼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常州大数据产业园的生动写照。大数据产业园以“江苏卫生健康云”“常州工业云”“常州政务云”为核,引育阿里巴巴内容中心、纯白矩阵、有迈体育等100多家数字经济产业类企业。

依托大数据产业园,钟楼经开区持续增强大数据产业优质项目的引育力度,有力勾画“以云汇数、以数引企、以企兴产、以产聚人”的新型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常州大数据产业园规划》;理清行业脉络,绘制产业路线图、项目源头导航图、投资落地承载图等“三图”;优化政策支撑,梳理《常州大数据产业园政策18条》。

勾画蓝图的同时,钟楼经开区积极搭建常州工业云底座,目前已建设完成“智能制造数据中台”“超级虚拟工厂业务中台”“区域产能协同中台”等多个数据中台,充分赋能传统产业,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其中,“智能制造数据中台”已集聚27个核心工业人工智能模型,45个工业数字化系统软件,225个适应不同场景的功能模块,500个工业APP。微亿智造“面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AI+云+5G融合”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电子信息制造业赛道一等奖,全国唯一。智云天工“超级虚拟工厂”,通过分析消费端数据、分解生产工艺、派单优质供应商,最终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截至目前,长三角区域已经有302家企业、31055台生产设备接入智云天工平台,涉及18个行业、372个品类。

如椽巨笔写下转型发展的魄力与决心,钟楼经开区产业结构正在快速调整。

“创新种子”点燃龙城热土,产业发展更具“黏性”

走进位于常州大数据产业园的马达智数公司,创新气息扑面而来。这家创建于2015年的公司,目前已拥有分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采集、标注网络,通过开发的人工智能数据平台,马达智数可以为全球200多家客户提供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处理、标注、验收、交付的服务。“新格局、新活力源自创新的涌动,这也是我们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谈及愿景,马达智数负责人任术亮自信满满。

创新的种子,已经在钟楼经开区这片热土生根发芽。

2021年,钟楼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在常州市钟楼区全区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均超50%。常州大数据产业园、新博智汇谷获评常州市首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家企业产品获省两新产品称号,贝格尔医学检验实验室通过“全国实体肿瘤细胞突变高质量测序检测”,江苏省三家,常州市唯一。西电常变创新项目荣获2021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创联电源等17家企业获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021年成功引进顶尖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人才”1名、“龙城英才”创业类、创新类领军人才共18名。

得益于创新主体的日益壮大,钟楼经开区2021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拥有上市企业7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链条基本形成,现有国家级孵化器3个、市级孵化器1个、市级加速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创新支撑更加有力,产业发展更具“黏性”。钟楼经开区率先启动人才公寓改造计划,“青野人才公寓”“丁香苑精品公寓”可提供258套人才公寓,配合大运河十里玉兰森林廊道和畅通的路网体系,搭建起“近悦远来”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环境。

“零地增效”腾挪闲置空间,精准推进企业服务

在大运河与南童子河交汇处,3幢民国风的红色建筑颇为引人注目,3000平方米的建筑内部,装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里之前是一家锈迹斑斑、“撂荒”多年的合金厂。钟楼经开区以“零地增效”腾挪空间,将旧厂房改造后用于上市后备企业、江苏有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迈粉工厂”。未来,这里将集专业运动培训、亲子运动体验、新零售旗舰店等功能于一体,为300万“迈粉”和常州市民提供体育文旅方面的专业服务。

紧邻老城区,发展空间不够,钟楼经开区在零地增效上破题出圈,综合运用“7+x”用地企业评价结果,整治“危散乱污低”企业23家,收储、收购、收回低效工业用地177亩。引导企业在不增加用地指标的前提下,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向存量要效益,助推国光信息等10家企业利用闲置空地约190亩,新建厂房约20万平方米。助推裕兴薄膜等11家企业利用11万余平方米闲置厂房增效。完成9栋楼宇载体入驻企业绩效评价,整合面积14384平方米。

在位于北港的“钟恒新材料扩建年产7万吨高性能特种聚酯薄膜项目”工地,专程前来视察项目进展的申达集团运营总监、钟恒新材料董事王丽萍竖起大拇指,连连为钟楼经开区“重大办”等部门的服务点赞。

王丽萍点赞的背后,是钟楼经开区企业服务工作的精准推进。

钟楼经开区深入推进“清单+专班”工作模式,实体化运作“重大办、零地办、大数据办”,通过专业代办、全程包办,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升企业服务获得感。2021年,重大项目数量有增、质量有升、结构有优、支撑有力、储备有底。2021年列入省重大项目3个,总投资130亿元;列入市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35.9亿元。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

钟楼经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先后组织行业生态座谈会、招才引智推介会、政策解读培训会近30场,搭建起了企业、政府、专家、高校之间的对接交流平台,有效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加强与常州市、钟楼区各相关条线部门工作对接,尽最大努力为园区企业争取各项政策扶持资金,做到高效、精准、贴心的企业服务。截至目前,服务企业申报各类项目达530个,取得常州市级以上荣誉400项。2021年为企业争取上级各项政策扶持资金近亿元。

“产城融合”描绘发展新名片

春华秋实,十里玉兰森林廊道、新博智汇谷、童子河彩虹生态廊道、科技街国际商务街区、大数据产业园……从一纸蓝图到施工建设再到佳境渐成,一步步描绘出钟楼经开区产城人文融合的实景长卷。

擦亮生态文化名片。钟楼经开区以大运河文化为题,以玉兰森林廊道为带,由东向西打造“油罐遗存”“南岸老厂”“盐库船坞”等改造提升项目,串联产业园形成“多点一线”的运河创意产业带,逐步形成一个高科技研发生产、高品质宜居生活、高颜值文化生态“三生”融合的国际生活区。

提升科技人才名片。钟楼经开区强化与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吸引青年人才、年轻人才;依托常州大数据产业园深化产教融合,以高层次平台和龙头型企业链接数字人才,加快形成“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人才链”,切实支撑起“数字经济先导区”的发展定位;加快人才平台落地建设,以双创载体为依托,持续推进落实新“龙城英才计划”“名校优才计划”。

展示开放合作名片。钟楼经开区进一步加强与PKF等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加快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人士商务服务中心等国际化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外资企业和境外人士投资落户钟楼,同时为钟楼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以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展洽会、工业互联网博览会、上海经贸活动周、深圳招商等重大活动为节点,精心组织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加大力度拓展招商资源,加快项目对接和洽谈成效。

“数智引擎”+“红色引擎”,集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10月26日上午,常州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暨数字经济综合党委、“数智引擎”党建融合共同体成立仪式在钟楼区举办,这也是常州市首个数字经济党群服务中心,将以“红色引擎”集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今年,钟楼经开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活“红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举办首届党史“双百”PK赛,通过党史学习百问、经济政策百答,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举办“砥砺奋进铸辉煌 钟开新港序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依托“大运河十里玉兰森林廊道”打造“红色步道”;提升工作合力,整合党组织245家,启动“钟开新港 党建红盟”;建强组织体系,成立常州大数据产业园党支部,有序“链接”7个数字经济企业党支部、131名企业党员先锋,有效激活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机融合党建和数字经济。

融合党建和数字经济的同时,钟楼经开区注重实施干部培养“头部引领”“腰部支撑”“腿部力量”三大工程,举办“教、学、练、战”“四位一体”“钟开新港”内训营,常态化搭建年轻干部比选展示平台,构建全覆盖干部培养体系。

常州市钟楼区委常委,钟楼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钱云杰表示,常州市“532”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长三角产业互联网应用中心建设,推动数据变为战略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常州市钟楼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打造数字经济先导区,推动数字经济抢占赛道。2022年,钟楼经开区将聚焦一个目标(数字经济先导区),统筹两个板块(北港、新闸),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突出三办两中心工作架构(重大办、零地办、大数据办、园区服务中心、园区推广中心),实施五片两轴建设规划(北港社会治理片区、北港零地增效片区、新闸城市更新片区、新闸智能制造片区、大运河数字港片区、玉龙路科技创新数轴、童子河运动文化轴),全力打造适应未来竞争的全省一流园区。(童华岗 蔡丹 史航)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