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常州 > 正文
常州:奋力抢占“智”高点 “智改数转”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05-06 15:19:00  来源:中吴网

近日,一辆满载500吨食用盐的货轮,驶出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码头,30小时后便抵达上海。本轮疫情中,中盐金坛承担着上海食用盐市场保供工作和江浙两省20%的生活和生产用盐。据统计,3月13日至4月18日,中盐金坛共向上海发运各类食用盐3800吨,保障了上海食盐市场的供应。

破“界”出圈 逆势增长

近日,一家跨国顶级食品企业在东南亚的新工厂与中盐金坛签署了出口盐采购合同,将从中盐金坛采购5000吨食用盐(吨袋装)。“今年公司第一个季度的利润超亿元,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水平。”有着近20年厂龄、现任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的丁建平兴奋地说。

在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双重影响下,中盐金坛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走出了逆势暴涨的行情。丁建平分析,虽然疫情下有些区域因陆运受阻,临时增加了保供需求,但一些用盐作为原料的化工厂同样受疫情影响减少开工,使得国内市场的总体出货量并没有大的波动。使得中盐金坛一季度逆势增长的,正是跨国大客户。在吨袋盐的车间仓库里,有众多即将运往雀巢、百事等企业的各类产品。“跨国食品企业会花几年时间来考察产品,合作的门槛很高,但一旦定了下来,基本会一直合作下去。”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特种盐市场部部长金柳认为,未来能够引领公司盐产品破“界“出圈的,还是海外市场。

据了解,中盐金坛出口盐的质量和种类,在全国盐行业名列首位。高品质、高“盐”值的产品,是企业的底气与资本。中盐金坛以“智改数转”,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生产 提升“盐”值

走进中盐金坛盐厂,错落有致的管道与不同的罐体相连,偌大的厂区难觅人影。盐硝车间中控室大屏上,卤水净化数据、盐硝系统数据、现场监控等实时生产信息一览无余。现场仅需3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现场的阀门和设备,盐穴中输送出来的卤水经过多个加工步骤,就能“蜕变”成可食用级别的固态盐。“我们每年都要提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产品质量的技改课题。通过专家评定以后,我们成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来完成设备的智能化提升,让生产变得更加‘聪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控室值班长张飞说。

这座面积接近12万平方米的工厂,从生产、质检到产品出库,车间的员工同时在岗人数不到20人,却有着日产6000吨盐的强大“输出”能力:2021年,该公司人均盐产值90.19万元,位列全国第一。这份亮眼的“盐”值,离不开智能化、数字化的强大助力。“我们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员工实行弹性很足的‘五班三倒’,即使遇到疫情,生产也不受影响。”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特种盐厂副厂长刘会祥认为,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操作的失误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效益。

这条“智能升级”之路最近的一次“上新”,是智能物流系统的投运。在车间出货和车辆配送之间打通无人化值守智能物流通道,能最大程度避免厂区内员工与货车司机的接触。在防疫常态化的将来,这套“无接触配送”系统在大幅提升外来运输车队提货效率的同时,能够确保人与货的防疫安全。

“智改数转” 让生产更“聪明“

中盐金坛是常州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常州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焕发新活力、新生机。在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德胜DG厂内,伴随着精密机械运转的嗡鸣声,两台3米高的机械臂分工协作,准确无误地将接箍安装到大型油井管上,整个过程耗时仅30秒。

在中天钢铁集团第六轧钢厂,轧制中的钢材温度近1000摄氏度,热浪滚滚。工作人员坐在装有空调的主控室内,只需在键盘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初轧、精轧、打包等流程,以往轧钢工人挥汗如雨的工作场景已不复存在。

3月中旬,出于防疫需要,天合光能常州基地按下“暂停键”。当企业员工在供应链管理平台输入“暂时停工”的指令后,本应该在常州基地生产的50兆瓦光伏组件,通过系统自动分配,由盐城基地承担30兆瓦、宿迁基地承担20兆瓦。目前,天合光能已在全球建成6个智能制造大型基地,“智改数转”让天合光能实现多个基地之间的制造协同、产销协同,在保障订单生产的同时,有效保证产品工艺的一致性。

近年来,常州出台各类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智能升级、“机器换人”“触网上云”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常州智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扶持政策的“加码”,不仅为常州智造“助力”,更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速”。数字常州,未来可期!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