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淮安 > 正文
江苏淮安:制造业装上“智能芯” 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2020-08-24 15:32:00  来源:淮安新闻网

今世缘、苏盐井神分别获得全国质量奖,江苏时代芯存半导体有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工业强基存储器一条龙示范企业”称号,首台“淮安造”比亚迪新能源专用车下线,庆鼎精密电子、澳洋顺昌、双环齿轮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近年来,淮安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强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广应用,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前50强,2018年、2019年分别位列第33名和第32名。

赵启瑞 摄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连日来,在淮安市淮安区,总投资3.7亿元的苏盐井神数字化工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将于近期正式投产。据该公司二分厂负责人夏国民介绍,这个集食用盐产品研发管理、原辅料和产成品智能仓储管理、生产计划排产执行等于一体的智能管理系统投产后,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38.2%,降低综合能耗25.3%,降低运营成本12.8%,产品研制周期缩短至11个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淮安市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业企业202户,去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43.6亿元,同比增长9.04%;全市骨干企业装备自动化率达75%以上,部分企业的生产、研发、检测、物流等软硬件水平达到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水平。全市有24个生产车间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累计完成投入24.4亿元,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666台,企业综合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2%左右,单位能耗平均降低10%左右,减少用工1700余人。今世缘打造了国内第一个“中国白酒智能化酿造示范车间”;庆鼎精密电子手机线路板智能生产车间按照工业4.0的框架要求设计建设,产品生产线和检测、包装线均成为同行业企业智能车间建设的标杆。

王昊 摄

支撑体系业已形成

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淮安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发展道路,智能制造从起步进入起势阶段,部分企业在关键环节实现了智能化,逐步呈现出“多点突破、连点成线、加速发展”的态势。

通过强化政策引领、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有效举措,淮安突出要素保障和资金扶持,加快实施传统装备产品智能化提升和高端智能装备产品引进,初步构建了一个较为扎实的支撑体系,有效推动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淮安市有14家智能装备制造商、2家软件系统服务商列入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全市建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7个、“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7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星级上云企业189家,居苏北前列。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全市有500多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实现10G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年内实现市县中心城区5G网络全覆盖,城市网络出口带宽达1000G。

王昊 摄

平台载体功能彰显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宁淮特别合作区逆势前行。3月,安全智能主控芯片封测基地项目、信息通讯功能新材料及应用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阿里智能共享制造园区项目签约落户。随后,高精度六轴机器人项目、5G核心元器件产业基地、卫星物联网应用产业智造基地、大数据公司苏北区域总部……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达60亿元。

作为长三角首个以特别合作为样本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试验田”,宁淮特别合作区成立仅一年就凸显了对智能制造业的集聚、助推作用。

王昊 摄

如今在淮安,像宁淮特别合作区这样极具产业特色的平台载体不在少数。目前,淮安建有省级以上院士工作站7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全市80%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淮安还成功组建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联盟、特钢及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凝聚各方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此外,部分县区(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发展载体,淮安区投资50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园、金湖县投资12.5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正在建设。

融媒体记者 董蔚 唐筱葳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编辑:贾晓君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