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南通 > 正文
南通:现金支付,还是手机支付?把选择权交给老人
2020-12-10 16:21:00  来源:南通网

扫码支付、扫码点单……移动时代,更多商家在提供服务时主动向智能化支付手段靠拢,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选择了手机支付这种快捷方式。但老年人是否都能适应,现金消费又是否会遭遇阻碍?

国务院办公厅11月24日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中明确: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7日,记者揣着现金走上街头,走进菜市场、商超、餐厅实地体验,调查了解当下老年人的支付偏好,听听他们关于手机支付的那些顾虑。

菜市场:付款码随处可见,零钱箱依然常备

早上8点不到,南通市区新桥菜市场里人头涌动,不少摊位前都围着正在挑选采买的顾客。

在一家经营水产品的摊位前,74岁的王师傅称了两条鲫鱼。趁着摊主宰杀清洗的空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小面额纸币,抽出20块的那张递给对方。摊主爽快接过,找了零递回来。“我一般去超市才用手机支付,买菜还是习惯给现金。”王师傅说,自己每个月都去银行领退休金,顺便放些钱放在身上买菜。

沿途走过肉类、水产、蔬菜区,几乎所有摊位上都能看到悬挂或是张贴着的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大部分居民都是手机扫码付款一气呵成,其中不乏头花花白的老年人。

新桥菜市场周边分布着新桥新村、新桥北村、板桥新村等老小区,顾客以老年人居多。那么,有多少人像王师傅一样保持着现金买菜的习惯呢?“一天大概能收五六张(百元钞)。”水产摊摊主樊春燕介绍,自己每天2000多元的进账里,大约三分之一是现金。考虑到这部分老年人习惯付现金,樊春燕的收银箱里总会备着小额纸笔、硬币用来找零。“实在破不开了,就跟旁边摊主调剂一下,保证有钱找的。”

在市场里逛了一圈,记者买了排骨、对虾等,使用现金均顺利完成了支付。

超市:增设自助通道,人工通道保留

位于南通市区南大街商圈的大润发八仙城店,是周边老年顾客喜爱光顾的一家大型超市。下午5点,三条人工收银通道逐渐拥挤了起来。眼看着队伍越来越长,大润发八仙城店总经理王中伟开始疏导顾客:“往这边走,手机支付宝自助结账,不用排队!”

在人工收银通道的旁边,有一条更为开阔的通道,通道两边各有五台自助收银机一字排开。只要把购物篮里的商品条码对着机器一一扫过,在显示屏上核对账单后点结算,拿出手机扫描支付码,结算就完成了。现场,自助结账手机支付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一名身穿红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在自主结算通道内穿梭,辅助顾客结算装袋。

这些自助收银机,是2018年起在大润发八仙城店“安家”的。如今,超市每天的营收中,有32%左右是通过自助收银机进账的。王中伟介绍,加上人工收银通道用手机支付的部分,手机支付大概占了营收的七成,“这个比例,相较于三四年前手机支付、现金支付的比例,正好是一个倒挂的状态。”

“现在手机支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王中伟笑言,她爱人72岁,一开始也排斥用手机支付,“后来用了一次,发现确实方便,现在出门都不带钱了”。她在日常巡场时发现,其实很多老年人有智能手机,只是苦于不会操作,店员就会主动上去,手把手教他们怎么使用自助收银设备。渐渐地,这部分老人也就加入了手机支付大军。

当然,使用现金在大润发购物也是畅通无阻的。超市常设的人工收银通道,会视人流量增减,最多的时候会开到20条,尽量减少老年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

餐厅:自助点单“无接触”,人工服务不降级

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和“无接触”服务的兴起,如今在一些饭店餐厅里,点单环节也变成了手机自助。老年人到了这些消费场所,能够顺利点单吗?

7日下午,记者来到南通市区中南城商圈,首先走进一家麦当劳。柜台前、餐桌上,到处都贴着二维码,并提示“扫一扫 点餐不排队”。当记者询问店员,想用现金支付、是否可以人工点单时,店员引导记者来到一旁的自助点餐机前,告知可以在屏幕上点选需要的商品。选好后,店员帮忙操作打印出一张单子,随后又带记者到前台付款找零,并提醒小票上有取餐码,请留意叫号。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相比手机自助点单,多花的一两分钟主要是在收银环节。

从麦当劳出来,记者走进彩虹漾购物中心里的一家餐厅。环顾这家餐厅里的顾客,大部分是年轻消费者。餐厅提供自助点餐服务,每张餐桌上都放着一个印有桌号、二维码的立牌,用微信扫码就可以进入点单界面。那么,不用手机可以直接点餐吗?通过店员指引,记者看到了前台的纸质菜单,对方告知,到前台直接点菜付现金也是没问题的。

使用现金更有安全感,小众需求亦应尊重

当天一路走下来,记者并没有遭遇“不收现金,只能手机支付”的无奈。但也发现,在一些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尤其是菜市场、超市,有不少老年人虽然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但还是保留着现金支付的习惯。

既然手机支付既快捷又不会遭遇丢钱、被找假币这样的尴尬,那为什么依然有老年人偏好现金支付呢?面对提问,多数老年人表示,主要是“不会用”“不敢用”智能服务,存在畏难心理。有人称,“在新闻上看到有人多摁了一个零,多付了好多钱,我眼睛不好也怕弄错。”使用现金,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有些老年人愿意接触学习新技术,但也有些老年人不愿改变习惯。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不但不能强求,还应当视情况对服务方式和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南通市市场监管局监管协调处处长刘明校说,国办印发的《实施方案》中,要求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方面,要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这也给商家指明了方向:哪怕是小众需求也要充分尊重,唯有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事实上,拒收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7月就发布公告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且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拒收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消费者如果遇到拒收现金的行为,可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投诉、举报。

【短评】帮老年人跨越“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采访中,一部分老年人表示,使用现金支付更为经济:“手机流量不够,只有在家里连无线才上上网,到了外面手机只用来打电话。”“条码扫出来多少就是多少,现金付有时老板会给抹个零。”……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使用手机支付,经常能够享受线上支付优惠,而一些商家的会员积分政策也仅针对手机支付用户。这些商家普遍表示,之所以如此为之,一方面是电子优惠券发放更为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线上平台引流。

怎么样才能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到手机支付带来的“数字红利”呢?目前,在我市的老年大学和部分社区,已经开设了相关的公益课程,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助他们破除心理障碍,掌握扫码支付等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采访中,大润发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常常会看到儿女在自助收银区教父母怎么使用手机支付。

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我们在向前奔跑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向落在后面的人伸出手,在拥抱智能化时代的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对智能技术从能用、会用,逐渐转变为到敢用、想用,让老年群体真正跨过那道鸿沟,在信息化时代生活得更有安全感、尊严感、幸福感。

文、图丨记者 王玮丽 见习记者 杨钰颖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