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让每寸耕地孕育丰收和希望
2022-06-09 13: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先后考察了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三苏祠,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疫情防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

时下,神州麦浪滚滚,农机轰鸣,一派丰收的景象。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1.8亿亩,收获进度达59.4%。今年夏粮长势好,穗粒饱满,丰收在望。良地长良田,沉甸甸的麦浪离不开一块好田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田保护高度重视,嘱托“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此次到四川调研,总书记走到基层,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等情况,对农业问题殷切牵挂、念兹在兹。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国是人口大国,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最大的国情。树高千尺必有根。粮食安全一定程度上是耕地安全,既要守牢有限的耕地红线,还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增添良田“拼图”。这些年,顶层有力牵引,基层创新实践,我国良田建设蹄疾步稳、开创新局。国家层面,在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制度根基的基础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立起“国家标准”,彰显了国家“藏粮于地”的坚定决心。基层大地,多地推出“田长制”,为良田派上“田管家”;建好“示范田”,示范带动农田改优提质,合力打响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战”。

高标准农田,目标在“高”。农田标准高、粮食产量高,“两个高”关系着大国粮仓,事关民生福祉。“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放眼神州大地,不断涌现出的一块块壮观的高标准农田,是“藏粮于地”的殷实“家底”。各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增强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粮食实现“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满当当的粮仓装满“优质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功在其中。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良田建设没有休止符。推动粮食连年丰收的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在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关键还要向土地要效益,紧紧牵住“高标准”的牛鼻子,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每块田地的综合产能。这就要求,各地当因地制宜,既盯粮食产量,更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区的“巴掌地”改良、农田水利建设等都要向前赶,推动农田换挡升级,达到国家标准,让粮食生产根基更稳、底气更足。

粮稳天下安。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是关系饭碗工程的“国之大者”。保护耕地,不仅要保面积,更要提品质。各地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建好农田、种好良地,加大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科技赋能,守牢18亿亩耕地,锚定到2030年全国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分解地方责任,夯实制度基础,拧紧责任链条,早日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的生动格局,让每寸耕地孕育丰收和希望。(古风)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