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地评线】有“爱”无“碍”,彰显城市温度
2022-08-23 17:57: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手机上有无障碍地图可以导航,公交车装了智能服务系统,盲人与驾驶员可以双向互动……在苏州,无障碍建设让盲人不再为出行发愁。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支持。一条通畅的盲道、一个无障碍地图、一个支持性工位,都可以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近年来,江苏不少地方通过加强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致力于建设盲人“看得见”,聋人“听得见”、下肢残疾人“走得出”、老年人“行得便”的无障碍城市,帮助残疾人消弭生理障碍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困扰。

在我国,无障碍设施已经成为建筑物和公共场所的重要标准,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率也在稳步提升,但一些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盲道被违停车辆挤占,或存在盲道地面凹凸不平、盲道出口正对停车场出口等安全隐患。很多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长期建而不用,有些无障碍设施就连普通人都很难找到。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有残障人士乘坐地铁时,耗费40分钟才找到无障碍直梯,最终误了火车。这当然无法发挥无障碍设施的实际效用,也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浪费。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街上看不到残疾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反映出,由于残疾人存在出行障碍等因素,残障人士的社会属性在无形中被削弱了。我国残疾人超过8500万,总数占世界1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6.34%,涉及到2.6亿家庭,这意味着平均每一百人当中就约有六个以上残障人士,他们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的需求不应当被忽视。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不少与“残疾人”有关的求助留言,这些求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急迫性。

江苏高度重视无障碍城市建设。今年年初施行的《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除了对无障碍设施和服务进行了规定之外,还创新性建立了无障碍体验制度。在政府机关以及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竣工验收前,邀请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代表适用和体验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听取改进意见。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除了在硬件设施上满足无障碍城市要求外,更要多引导、激励各方用好无障碍设施。比如,有的城市致力于推进科技赋能,让视障人士可以“听”电影、使用无障碍地图,为聋哑人士提供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服务,为广大残障人士扫除信息障碍。再如,由于市场有限等原因,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可能不高,如何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让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上修盲道”,让残疾人获得“技术平权”,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于无声处听惊雷,细微之处见精神。无障碍设施考验城市绣花功夫,一个城市,只有不随便忽略掉“特殊群体”,才能赢得市民的尊重,更好彰显城市温度。

(韩宗峰)

编辑:贾晓君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