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传承运河文化,让千年文脉奔涌向前
2022-09-26 16:39:00  来源:无线淮安

9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举行,本次博览会旨在弘扬传播大运河文化,共安排5大板块、13项重点活动,折射运河风光和文化魅力,凸显运河文明的传承发展,为广大运河两岸人民奉献一场文旅饕餮盛宴。

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中国大运河,贯穿南北5大水系、流经8个省市,被誉为“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这项中国古代的超级大工程在2014年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时至今日,大运河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多维价值,其所承载千年文脉,蕴藏历史的遗迹,承载未来的希冀,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

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运河流域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元素。大运河沿线的燕赵、齐鲁、维扬、江南等地方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丰富的文旅资源汇聚成壮观的运河文脉。据统计,仅大运河江苏段就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遗产点22个,分布2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东亚文化之都”扬州、“世界美食之都”淮安等坐落运河两岸,沿线大运河相关博物馆星罗棋布,“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在古代文化、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效叠加与和谐共生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无水利则经济难兴,无水脉则文脉难赓。大运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更有利于大运河遗产火起来、活起来。近年来,江苏积极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着力塑造“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建设沿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连续多年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探索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多种举措持续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以文旅深度融合赋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漕盐都会”淮扬文化高地,到“雄武厚土”楚汉文化高地,再到“十朝文枢”金陵文化高地,江苏各地紧随建设步伐,深挖本地运河文化资源,讲好属于自己的运河故事,让陈列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在打造大运河文化表达的特色空间中不断展现文化自信。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统筹抓好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千百年来,对大运河沿岸群众来说,生活用水靠运河、交通运输靠运河、人文交流靠运河,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大运河沿岸的生态风光,让其能够在新时代继续大放光芒。江苏坚定不移推动大运河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依托丰厚文化遗产资源和沿河岸线、两岸湿地等资源,建设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注重对运河原生面貌的维护,建设一批诸如淮安“百里画廊”等绿色生态廊道,让碧水成为助力江苏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

奔腾的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既是时间上的流淌,也是空间上的绵延,它既沟通了南北,也串联起历史与未来,形成了独特的千年运河文脉,记载着华夏文明的光辉璀璨。相信在中华儿女的呵护与传承中,这条千年文脉将会继续奔涌向前,接续造福世世代代。(严闯 陈剑)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