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富日子”切莫“富过”
2022-12-12 11:3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我国粮食增产丰收。这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之下,更显来之不易。然而另一面,笔者在不少场合看到,餐盘浪费依然屡禁不止。譬如一些高校食堂里剩饭剩菜依然数量不少,宾馆饭店餐桌上依然存在铺张浪费,餐饮外卖中也存在着诸多从食物到包装的浪费现象。喜获丰收之时,我们更当警惕并杜绝可能存在的浪费,确保把丰收的果实牢牢捧在手中。

反对餐桌上的浪费,近年来党和国家既出“响鼓”又用“重槌”。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去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据媒体报道,自该法实施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把制止餐饮浪费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积极劝阻食品浪费行为,已依法纠正、查处了多起餐饮企业浪费食品的违法行为。但显而易见的是,杜绝食品浪费,单靠法律法规和执法队伍还远远不够,还需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风尚,让勤俭节约成为人人推崇的生活习惯,让绿色低碳成为人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爱惜粮食是如此,其他方面亦是如此。

值得思考的是,在一些地方,老百姓的婚丧嫁娶还流行大操大办,一些企业单位投产、竣工等仪式轰轰烈烈,一些地方各种节庆、赛事、会议等等活动排场颇大,一些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从规划到建设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超越发展实际、过于高档豪华等现象……老百姓过去常说,富日子富过,穷日子穷过。当我们摆脱了贫穷,向着共同富裕前进,今后的“富日子”应该怎么过?“富日子”能不能“富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是一种美德。但说实话,当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甚至连温饱都有困难的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人人都会懂,而且也都能自觉做到。而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生活富裕之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容易被人所忽视,甚至还会遭到嘲讽。历史上,奢靡之风就曾在一些朝代盛行,甚至刮向社会各个角落,其结果往往导致了政权的迅速衰亡。所以,古人才发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感喟。

历史是一面镜子,离我们越近就越值得镜鉴。红军啃树皮、吃草根走过了雪山草地,延安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大庆石油会战一举改变我国石油工业面貌,昆山自费创办开发区筚路蓝缕……纵观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回望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现在,我们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醒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世界上虽没有现成模式可遵循,但我们有一条经验却是现成的,那就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省更多的资源要素用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而且更有助于在全社会增强埋头苦干、砥砺奋进的浓烈氛围,让良好的社会风尚代代传承、泽被后世。

回到老百姓那句话,那就是“富日子”也不能“富过”。当前,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应继续习惯于过“紧日子”,乐于过“紧日子”,会过“紧日子”,用“紧日子”创造我们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耿联)

作者:耿联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