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地方E声音 > 徐州 > 正文
徐州新沂:从“靠经验”到“靠数据” “互联网+”让农民种田“底气十足”
2022-03-24 14:51:00  来源:新沂融媒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但徐州新沂市水蜜桃设施栽培示范区的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粉红的桃花竞相开放、挂满枝头,向人们传递“春”的气息。

在徐州新沂市时集镇小魏庄“开智水蜜桃连栋大棚实施基地”温室大棚,粉红的桃花竞相绽放、花团锦簇,一股花香扑面而来。大棚的主人王开志中等稍显瘦削的身材,黝黑清隽的脸庞,一双历经风霜的眼睛,透射出坦然沉静又坚定执着的眼神。

“该散热通风了”,王开志走到一个电路装置前轻轻按了一下,轻钢龙骨制成的棚顶上,塑料薄膜缓缓卷起。天窗一开,凉风自然袭来。

开窗通风、温度设定、湿度设定、浇灌施肥、喷洒农药。在记者眼中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在王开志布满老茧的手中行云流水如弹钢琴般。

“这是物联网”,接着王开志嘴里接连不断冒出一串新词:物联网远程控制、半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架式稀植大冠栽培、果园全园生草、智慧设施……

王开志玩的是高科技,大投入。

“这块大棚60亩,仅建大棚就投入240万元。”因为用了智慧设施,现在老王种桃种得很轻松。每天到棚里转转,指导指导工人操作,查看查看长势。这就是老王一天的工作。“越到后期,越规模化,越好管理,越轻松。”老王种桃种得游刃有余。

轻松的背后,是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工作管理制度。桃树种植必须定点定位,一分一毫都不能差。剪枝摘心,树形管理必须统一量化,这样才能通风光照均匀,结出最好最甜的桃子。

有了“大数据”精准指导,一亩地的桃树产量可达3000-4000斤。按照新沂水蜜桃多年的行情,6月10日之前的桃子价格都在10元每斤以上,5月10日之前的桃子都在20元每斤以上。桃子在4月底上市,效益可以达到6-9万元每亩,相当于露天的5-10倍。

新沂市农委主任魏联善说,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大多靠经验,甚至凭感觉,很少建立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将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各种数据进行数字化的记录、分析和整理,就能让农民的生产活动变得更有效率、更开放、更精细。

新沂推动“互联网+”农业,通过对规模化生产基地的信息采集,使农民种田从“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数生产”。

阳春三月,新店镇红旗村千亩麦田边,几套小巧的设备格外引人注目。

新沂气象局冯杰介绍,这是一套比较标准的五要素的自动观测站。上面是风向风速,下面是太阳能电池板,这个分别是自动采集设备和电源。这边的百叶箱是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还有这边的雨量。

小小气候观测站,功能可不少,可以开展风向、风速、雨量、光合辐射、温度、湿度等指标的自动观测与预报预警工作,并通过自动观测采集系统和实时无线GPRS传输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指导农事工作,以往农民的“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数”生产。“打药注意风向,风小了及时打药,风大了停一停,这个小型气象预报对我们村里生产生活和老百姓的生产有很大帮助。”村民朱明安说。

走进棋盘镇农民马广进的切花菊种植基地,棚内菊苗生长正旺,每个品种前都挂上它们的“品名”。据马广进介绍,这些鲜切花,出口韩国和日本。

这些鲜切花生产流程严格,一律按照“数据”进行,年、季、月、周、日都有计划,花卉生长状况每天通过手机上传至信息平台,何时浇水、施肥,按照数据进行,每次浇水都细化成了一个个节点。

在一排排现代化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隔壁的智慧农业系统物联网管控中心内,一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大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

据了解,通过这套智慧农业系统,温室大棚可自动调节温、湿、光、二氧化碳等,进而给蔬菜创造了一个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同时,因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种植过程中也起到了节约环保的作用。标准和规程保障了产量和品质。马广进牵头的合作社鲜切白菊出口量每年稳定在1200万枝至1500万枝之间,80%卖到韩国,20%运往日本。

菜贱伤农、果贱伤农,这种情形各地常发生。如何让农民在种子下地前,就做到“心中有数”,一直是难题。

2月25日上午,新沂市阿湖镇练马村,农民尤风通人在田头,就把一筐筐蔬菜卖出去,换回大把百元大钞。尤风通一边数着钞票,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一季,听专家的话,种青莴苣,仅仅一个大棚纯利润就有1万多元。”

尤风通所说的“专家”,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农产品销售的大数据。

阿湖镇农民有种植莴苣的传统。今年2月,又到莴苣种植季节。农民们不知种啥品种,驻村干部联系北方农贸批发市场等多个大型市场,分析它们统计的销售数据,发现白莴苣不如青莴苣好卖,便建议农民全种青莴苣。农民们听从建议。

“你还别说,真就灵了,一亩地多赚五千块钱。”练马村困难户张金红说,种青莴苣,一季收入超万元。

“大数据的应用,让农民看到市场的需求在哪里,销量好的产品有哪些,他们从此种地不再盲目。”

如今新沂全市有近100个点的物联网控制点,广泛运用于水蜜桃、葡萄、花卉产业以及蔬菜产业这些种植业上。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大数据思维”,实现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从粗放走向精准的变革,不仅能帮农民管好田,也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编辑:徒滢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