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要闻 > 正文
点亮“沉寂的夜”,江苏在“烟火气”中开掘新蓝海
2021-09-06 15:47:00  来源:交汇点

前不久,江苏省文旅厅认定22地为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自2019年起,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冲击,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挖掘夜经济潜力。南京的“夜之金陵”、苏州的“姑苏八点半”、常州的“龙城夜未央”、无锡的“今夜‘梁’宵”、扬州的“二分明月”、泰州的“凤城河夜泰美”等一批带有江苏特色的夜间城市文化和旅游招牌冉冉升起,在“夜路”中摸索出各类逐步成熟的模式。

此次评选出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能否有效助力我省各地发力夜间经济“2.0”、加速消费回暖?激活“沉寂的夜”之后,又该如何继续在烟火气中持续开掘市场新蓝海,避免“烟花一现”?

开掘消费潜力不能仅靠“不打烊”

汉服爱好者们手提灯笼游赏,摇橹船上“琴棋书画”在古镇水巷巡游展示,两岸灯光映亮了流水和夜空……如今,夜晚的周庄,在一帘恬静的江南幽梦中,更多了烟火气息。

“周庄很早就启动了夜游,但模式相对单一。这两年,我们重点推出‘夜周庄’品牌,极大丰富了业态。” 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举例说,游客夜晚在周庄可以看到南湖湾、蚬江湾光影秀和《四季周庄》等水乡实景演出,体验沿河夜间休闲餐饮和“沈厅酒家”等老店。今年端午假期,周庄景区开展了穿汉服免费畅游水乡的活动,再吸一波人气。去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游客总体过夜率依旧达到35%。

近年来,这样的“夜色之变”,在经济发达、文商旅资源丰富的苏州尤其明显。每到夜幕降临,

从金鸡湖东到湖西,城市天际线被霓虹接连点亮,东方之门、月光码头、李公堤、诚品书店……一个个地标建筑在璀璨的灯光下光影变幻,

夜间前来“打卡”的游客往来不绝;“繁华”重现的还有夜间的观前街,碧凤坊、太监弄、富仁坊……提档升级的观前街上百年老字号和网红小店林立,各色有趣的店铺成为市民游客都市夜生活的新去处。金鸡湖景区、夜周庄和观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也同时入选了此次榜单。

“开掘夜晚的消费潜力,不能仅靠延长运营时长,必须创新摸索新模式,让盈利也‘不打烊’。”苏州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自去年推出“姑苏八点半”夜间文旅消费品牌以来,苏州各地开展各类特色文旅消费活动,不仅极大丰富了“探夜青年”们的夜生活,也创造了可观的GDP。

去年底,苏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成为文旅消费的“国家级”标杆。

这与此次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创建思路不谋而合。“我们希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实施一体化夜间场景设计与打造,形成文旅商深度融合、业态产品丰富多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消费环境和管理运营机制优、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文旅消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空间。”省文旅厅产业处发展处处长陈劲松说。

从点到链释放夜间经济“增量效应”

去年9月,我省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什么国家鼓励发展“集聚区”呢?

事实证明,发展夜间文旅消费,既是发展夜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消费的有力手段。自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之后,“夜经济模式”堪称遍地开花。但从各地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夜间经济”还存在着理解偏差,甚至有“一窝蜂”的倾向。

另一个现实是,“夜间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并且在一个城市内往往具有只集中在少数街区的集聚特征,比如很多地方的商店,21点以后营业额就开始急剧下降。

让我们看一组对比——地处苏北的连云港具有“山海港城”的特征,城市旅游消费一直“名不见经传”。在发展“夜光经济”的思路启示下,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内开展了夜间篝火晚会、“夜回民国”等活动,节假日纵贯全天的生蚝节、啤酒节成为街区的又一特色,街区内夜间消费比例已占 65%,拉动了总收入的提升。

与之相反的是,我省某市引资几千万打造的夜游街区因临近居住区,商住矛盾不断,更遗憾的是,尽管业态不少,但因城市体量问题,客流量并没有跟上。还有的地方延长了公交、地铁、商场的经营时间,但收获的效益却远不及预期。

打造、评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正是从“点”到“链”释放夜间经济“增量效应”,推动夜经济走向“2.0时代”的探索。

“夜间经济是城市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也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文旅部门认定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相当于推出一种新的文旅消费场景和文旅消费机制,敦促各地在城市建设中搭建新的文旅消费空间,让更多人走出家门有优质的文旅产品可以消费,也是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陈劲松表示,优质产品供给可以带动市场消费需求,用消费“倒逼”推动文旅等相关产业的迭代升级,长远来看,有助于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引流”和“破题”。

点亮夜空只是开始,要避免“昙花一现”

尽管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古镇选择在夜晚“亮灯”,但夜间经济发展仍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强夜间文旅消费、打造更多优质的集聚区,推动国内消费真正扩容增效呢?

当前,发展夜间经济面临着最佳机遇和巨大挑战——一方面,夜间消费尚未充分释放,中央与地方持续出台鼓励政策,城市夜间经济载体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优质文旅项目供给不足,城市相关配套服务不足,商居矛盾等也考验城市精细管理。

满足消费需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两年,考虑到疫情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人们出行也受到限制,我们就将居民的‘旅游需求’,转移到身边的文旅消费上。今年,我省推出‘史上最长’文旅消费季,亮点就在加强夜间文旅消费上。”陈劲松举例说,有的景区建设得很漂亮但是没有人流,归根结底是没有让游客产生有效需求。眼下,因疫情导致旅游半径缩短,城市旅游更需要稳定的文旅消费新空间。夜间与白天有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不是白天的“延续”。比如,南京

长江路上本身就有德基、爱尚等商业综合体自带流量,周边还有文博场馆和景点,由此推出“1800米、1800年”的概念,

形成“商+文+旅”的夜游玩法,就更有体验感,也能让游客停留时间更长。

除了更新消费体验外,交通出行、消费保障等也至关重要。比如夜间公交地铁停运,夜归人的交通成本随之上升;若是消费者花钱却得不到保障,也容易让人不敢消费。一定程度上来看,苏州发展夜经济计划中推出“全市域”无理由退货消费保障机制,是个很好的探索,这足以提醒其他地区,在打造夜经济之际,需要强化“用户思维”,进一步检视营商环境、消费保障、政策工具、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专家提醒,点亮夜空只是开始,发展夜间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主体以及消费者通力合作,这也对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治理水平提出全方位新要求,这就需要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城市IP,差异化定位、人性化设计、数字化管理,营造一流软硬件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做好城市夜经济的“守护者”,避免让这股做强夜间经济的风潮“昙花一现”。(记者 付奇 颜颖)

编辑:韩震霞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