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信网 > 传播前沿 > 紫金e评 > 正文
【地评线】听·见︱透过博物馆的“窗”,让人们看到更多
2024-03-19 14:14: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乐樵苏

“六朝博物馆有一扇落地窗,是观赏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连接古今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讲述了一扇落地窗的“走红”故事,引起广泛关注,也掀起新一轮有关“文博热”的讨论。

一扇窗凭何带火一座博物馆?探其原委,始于偶然,成于用心。去年秋,有观众发现这扇窗角度独特,正好“定格”了金陵的橙黄橘绿之美,随后网络上的美照不断“加更”,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慕名前来“打卡”,博物馆也随之登上热搜。转眼寒冬,窗外景色已不明艳,如何再次吸引观众,馆方“大开脑洞”,为落地窗妆点上喜气洋洋的巨幅龙年窗花,这一“用心之举”让博物馆因这扇窗再度“出圈”。过年期间,馆内日均客流量峰值时达五千余人,接近迎客最大承载量。

“文博热”投射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不断探求,也是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以今年春节为例,文博游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一种新风尚。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4年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其中,陕西、四川、江苏等八个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文博热”在带火流量的同时,也为人文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据媒体消息,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超1860万元。此外,多地博物馆打造“奇妙夜”“沉浸式夜游”等创新观展模式,并配套汉服租赁、传统小吃、游艺集市等休闲消费场景,为“夜经济”添上一抹亮色。

诚然,“文博热”势头正劲,但我们也需看到,仍有部分小众博物馆还未“蹭热而上”。如何解决“冷热不均”的情况,不妨从“一票难求”的热门博物馆那里“取取经”。

传统观念中,博物馆是收藏文物、陈列遗产、典藏古籍的“冷门之地”,与大众的生活尚有一定距离。让“冷门”变“热门”,不少博物馆正拿出探索实践:打造“3D”数字展陈、研发萌新文创、开展科普研学……它们多以观照当下生活、贴近年轻人的新姿态“拥抱”大众。与之相较,小众博物馆还需持续丰富馆内基础文化设施,不断创新展陈形式,配套提供更优质的人文服务,吸引更多人走进去。

去年“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曾发布一组数据: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的超9成,接待观众5.78亿人次。中国有14亿人口,让每个人走进博物馆是我们共同的愿景。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我们期待,热门和小众博物馆的参观者都能络绎不绝,人们每去一次博物馆都有一次新收获。

编辑:吴冠文
版权所有: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20035922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苏网